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钟艳如

发布时间:2017-12-18 17:04

undefined

钟艳如教授

钟艳如,女,教授,1965年3月生,江西宜春人,分别于1986年,2000年获得工学学士、工学硕士。研究兴趣包括智能设计,声源感知检测,知识表示与推理,形式化方法。指导已毕业硕士生21人,指导在研硕士生8人。每年为硕士生开设《计算机图形学》和《多媒体技术》课程。

近三年指导硕士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第一,近三年2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016年卢宏成,2017年姜超豪

第二,近三年3位同学获得校级优秀学位论文:

[1] 基于本体的功能公差分析知识库系统研究(2015年)

[2] 支持变型设计的三维产品语义搜索研究(2016年)

[3] 基于本体和事物特性表的定制系统研究(2017年)

第三,近三年本人主持的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2016.01-201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62016),面向变型设计的知识表示与互操作性研究,48万元;

[2] 2012.01-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63041),面向产品几何规范的知识表示与测量认证研究,49万元;

[3] 2014.06-2017.0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4GXNSFDA118039),面向变型设计的知识表示与语义模板研究,30万元;

第四,近三年指导研究生发表的SCI/EI学术论文

[1]Constructing a meta-model for assembly tolerance types with a description logic based approach[J]. Computer-Aided Design, 2014, 48: 1-16

[2]An assembly tolerance representation model based on spatial relations for generating assembly tolerance types[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 2014, 228(6): 1005-1020

[3] 基于描述逻辑的功能公差分析[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5, 21(8):2004- 2013.

[4]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olerance synthesis with an ontology-based approach[C] //Chinese Automation Congress (CAC), 2015. IEEE, 2015: 7-12.

[5] 基于本体的装配序列自动生成,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EI刊源,录用

[6] On a New Extension of Mulholland's Inequality in the Whole Plane, Journal of Function Spaces, SCI刊源,录用

第四,近三年指导研究生获得5项已授权发明专利

[1] 一种复杂装配体装配公差综合自动生成方法,公开号CN105045996A

[2] 一种基于最小区域的平面倾斜度误差检测方法,发明专利,ZL2013102412355

[3] 一种基于最小区域的对称度误差评定方法,发明专利,ZL201310241194X

[4] 双飞轮走钢丝机器人结构,ZL20150782734.4

[5] 摆臂式独轮走钢丝机器人,ZL201510669449.5

培养过程小结:

首先,与时俱进论环境。二十一世纪,快速变化的年代,言传身教让学生们体会到享受着独处的滋味,领悟着思考的真谛。大中华文化经济圈已经形成,有识之士都可以大有作为,张开双臂迎接群星灿烂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研究者,生逢其时,表现在:其一,最新文献、网络资源不受地点限制,立等可取。其二,支撑研究的项目、经费充裕。

第二,蒙以养正论育人。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着自强不息的基因,按照“上、止、正”原则行事。导师为人外圆内方、适时调整,有责任、有担当。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分类按照“启发、包容、敲打”模式指导,适度启发、过犹不及;针对导师好为人师是大患,针对学生如入宝山空手还。适时、适度地指导,正如杜甫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另外,对于需要“敲打”的学生,敲打的方式、敲打的时机、敲打的态度要合理。爱之深、责之切,这也是最逼不得已的手段。

第三,脚踏实地论研究。其一,加强团队建设。“人”是一个人与另一个靠在一起,以本人的经历为例,作为一个学历不高的导师,在取得正高职称、步入中年之后才独立且较深入地开展研究,连续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人本自具足的良好心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自身体会到团队建设难在确定每个成员的定位。其二,研究方法不断精进。把握计算学科“抽象、理论、设计”三个学科形态,逐渐掌握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系统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智慧,直面人工智能带来的全新变局。

 

与时俱进、蒙以养正、脚踏实地,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上一篇: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