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转换材料与器件团队成立于2015年,团队精神口号是:真诚、努力、团结共进;协作、奉献、自强不息。团队各位成员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发挥已长、相互配合,使得各项科研任务能够有条不紊地深入开展。团队目前共有10人组成,其中正高1人,外籍教授3人,副高2人,讲师4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团队负责人苗蕾教授是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广西“八桂学者”,c7(中国)官网c7(中国)官网首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热电转换材料与器件“八桂学者”团队学术带头人,兼任日本精细陶瓷研究中心材料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和热电分会理事;H因子31,国际学会邀请报告46件(近5年18件);荣获中科院百人计划,广西八桂学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人才称号;荣获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自然科学)1项,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广东科学技术奖三等1件。2003年日本“开拓创新-先端技术”大奖,排名第一;2011年中日陶瓷学会科技交流奖,排名第一;201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2013年广州市优秀女科技工作者,排名第一。
团队承担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广西和广东省科技厅等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97篇(近5年64篇),谷歌学术引用3592次;著作6本(中文学术专著1部,日语合著4部,参编英文著作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件,其中获得授权专利34件;关于冻干胶在电子陶瓷中的填料改性、电光节能贴膜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专利转化,企业已经获得初步经济效益及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
本团队聚焦新型太阳能光-热-电转换与高效多样化利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我们围绕着太阳能光-热-电转换材料及系统,在太阳能蒸汽系统、高性能热电转换材料及高效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工作。目标是突破传统太阳能转换效率及输出形式的制约,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多样化利用。基于热能工程的传热学理论,设计并搭建太阳能热、电、汽三联供系统,应用于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及发电。成果集中于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热电转换材料,调光材料及太阳能多联供系统应用。区别于传统的太阳能光伏-热水联供系统,我们提倡的新系统在提供电能和热能的同时还可以淡化海水、处理污水以及吸取环境能量,回收冷凝热,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突破100%的限制。部分研究成果已与企业开展前期产业化合作。研究成果引领和推动国内外该领域发展,受邀为Adv. Funct. Mater.撰写综述性论文。
创新点1:设计“模拟树木蒸腾”系统和提出“树形维度模型”。针对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吸光效率低,系统热损失大、能源利用率低、热电转换材料效率低,关键参数耦合度高的科学问题,候选人设计合成生物质类多孔新材料,搭建模拟蒸腾树新系统,提出维度发展的树形模型,通过机理创新,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创新点2:提出阳离子动态掺杂实现宽温区载流子优化模型。对于热电转换材料中的塞贝克系数、热导率、电导率互相耦合,难于获得高ZT优值的关键科学问题,候选人从化学键和微结构出发,设计出全频谱散射声子及降低声速,且几乎不影响电子传输的方法,使MgAgSb基热电材料在323-548K温区的平均ZT提高至1.3。同时,提出晶格局部畸变增强载流子在费米能级附近的非对称传输模型和阳离子动态掺杂实现宽温区载流子优化模型,提升TiO2和SnSe2等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
创新点3:揭示VO2材料的BWC Mott-IMT相变机理,揭示VO2(M1/R)的相变机理为bandwidth-controlled Mott-IMT转变(Nano Energy 2019;出版英文著作:Optical properties of thin films(Chapter 14, Wiley),同时研制了基于VO2纳米线的太阳能调光节能膜,并在企业完成小试,获得体验用户好评,实现了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苗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苗蕾作为桂林市党代表,出席了自治区第十一届党代会